案例故事

案例故事

W同学

录取学校:科尔比学院

W同学

录取:NYU 生物专业

Colby College 文理学院

高中:天津某公立学校

SAT:1500+

TOEFL: 110+

录取结果出来,我超级满意的!

我和家人在北京找了很多机构,最后定了HEC哈斯,因为觉得这个机构非常专业。印象最深刻的是和田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心理交流。这次谈话让我受益匪浅,也是我不后悔出国的原因——起码可以认识到很多像田老师这么优秀的人。

美国大学申请准备时间很长,对我而言也是很快成长的过程,但我认为以后肯定还有成长速度更快的时候,尤其是对于眼界的开阔。如果我不出国门去上夏校、去考SAT,我永远也没法全面地了解到世界原本的样子。

我认识了许多极为优秀的人,他们向我证实了“留学圈没有仰视链”。美国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相差甚远,我接触了不少美国人,还有在美国上学的中国人、印度人、日本人等等,各个同学经历、见识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我不断反思,为什么国内没有这样的人,他们未来能做些什么样的事。

在选校的时候,我和其他申请者做的一样。Google, Wikipedia, 官网,unigo, 各大subreddit, Quora, 问老师、问同学、问知乎、问校友。不过最后我还是高估了自己,ED康奈尔被翠拒。常规申请选校时,我对fit有了更深的见解,why school文书也明显更有经验了。

在这个过程中HEC顾问老师给了我非常多的建议,很多是网上找不到的,比如UCSD的生物比他排名要prestigious得多等等,我至今还存着那几页Fiske Guide的截图,这些都是老师给我的。申请时印象最深的是Lisa老师检查时发现我Tufts University的补充文书没交哈哈哈。HEC哈斯的顾问老师是非常贴心的,比如前几天,Lisa老师就帮我walk through了一下办financial certificates的流程。

我在主文书里主要写了我的一次受伤的经历,展现我对生活、对意外、对人生的感悟。但实际上 who I am 这个话题非常非常复杂,且不说我一个18岁小孩了,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能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。我觉得真正的who I am和我们想让招生官看到的是不一样的。我在why school里展现的是一个在学术上有上进心,对新奇事物保持好奇,不怕挑战的极其cliché的一个普高书呆子的形象。

但现实生活里,我不好说who I am是什么。比如说我昨天买了一本书,这算who I am吗?我今天看完了这本书,我就和昨天的自己不一样了,这肯定是我自己发生的一些改变吧,那这算who I am吗?我明天可能就和同学出去玩后得知昨天的书是盗版,从而改变我对这个出版社/作者的看法,这也算who I am吗?同理,我几个月前写的那个文书,已经成了who I used to be,而非who I am. 

我成熟的比同龄人晚,成长的轨迹也不一样,没法准确的解释who I am, 更没法建模预测who I will be. 但我认为这就是大学的目的所在,本科大学应赋予你更多探索的空间,让你认识自己到底想从事哪一个行业,而不是想办法把你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(我知道Colby的一个生化教授一开始其实想学数学),这也是我最终选择文理学院的原因。

我学法语,会黑管,在申请季尝试了大量的新的事物,比如主持,表演等,这些都是我的独特之处。我没有别人那么多奖项,或者是国际赛事和活动,甚至没有太多的国际背景。但是我会尝试,会探索。这是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必须经过的,我比别人经历的晚不代表我就比别人差,就比别人在录取中不占优势。当然,我没法准确解释到底为什么能被录取,我是wait-list转正的,和正常的脆录还是有区别的。

身为一个不善社交,不善突破comfort zone的一个高中生,我眼里的课外活动和传统意义上的活动有所偏差。我们学校本身也没有太多建社团的机会,我本身也没有那些学生会领导的才干和能力,我做的课外活动是不是就一定比别人的低一等?对我而言,我真的不欣赏这些为了录取而做的课外活动。我欣赏的是那些你真正热爱的,可能和你申请的方向毫不相关的那些hobbies。

如果只是为了填满那5个奖项10个活动而做的活动,真的没有现实的意义。真正的热枕才是一个人真实的体现,只有这种活动才能训练一个人,造就一个人。以后类似大学申请的机会,申研究生,找工作,实在是太多了。我们没有精力去为了每一次admission而做秀。人生的充实和快乐,不是一张résumé能体现出来的。

我是从“一切以申请为目的”到“顺其自然爱咋咋地”的真实代表。在整个过程里,我逐渐认清了自己并不是为高考/成绩/申请/招生官而生的。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。克服焦虑是一个很不好说的话题,我现在都不敢说我已经对大学没有焦虑了。有些人克服的不好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。我的理解是,如果对某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环节慌了,就转移注意力。

最后的嘱咐:

不要只申美国。

不要只申美国。

不要只申美国。

出现疫情这种东西,不确定性大,实在太被动了。


W爸爸感言

哈斯HEC的老师尽职尽责,外教中教发自内心敬业精神自然流露,是我们比较了很多机构后明智的选择!


中方顾问Lisa老师感言

认识W时,刚决定由高考路线转到美本申请路线,彬彬有礼,不冒进,不焦躁,配得上那句“千磨万击还坚韧,任尔东南西北风。”期待他在大学闪闪发光!


外方顾问Chris老师感言

Baron was extremelyefficient and showed a great level of maturity. He had the ability to focus like a laser on his task and didn't give up. It was a pleasure working with him.



上一篇:S同学
下一篇:X同学

联系我们

深圳: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350号皇庭中心8D

北京: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号京广中心3708

上海: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820弄

美国:345 Boylston St., 3rd Floor, Newton MA 02459

工作时间:周二至周六 9:30 - 18:00

0755-86725986 | 010-62568030

info@hec-edu.com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深圳客服微信号

北京客服微信号

上海客服微信号

©2020 Hec-e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6076681号-1 技术支持:卓瑞网络